距离传统纺织旺季金九仅剩不到两个礼拜的时间,不过浙江的一家印染企业却没能熬到今年的金九。8月18日,浙江某印染企业发出通告书,在通告书中称由于公司生产即将结束,经过公司高层研究,决定对生产结束后提交离职手续的员工,在5天内给与6、7、8月份的应发工资。
从通知中理解是该公司的生产结束,以后还办不办下去,不得而知,一纸通知,一切都要结束,各奔西东。
而在一个月之前的7月14日,浙江另外一家染厂也发布解散通知。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有两家染厂宣布倒闭,着实令人唏嘘不已。作为纺织产业链的一环,印染企业在这轮纺织寒冬里同样备受煎熬。
尽管上述的两家印染企业迫于压力选择破产倒闭,但是企业老板都具备强烈社会责任心,工人的工资都能够发放,而近期一则关于越南某大型鞋厂的新闻则令人咋舌,鞋厂老板和高管集体跑路,两千余名工人惨遭抛弃。
越南海防市的凯暘公司是一家台资企业,主营制鞋。近期,凯暘公司的老板和公司高管共18人集体跑路,2357名员工被迫停工。该公司总计拖欠员工工资社保、银行债务约1885亿越盾(约人民币5725万元)。行业寒冬里,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,选择以这样的方式逃离,很狼狈,也很没有担当!
坐拥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,纺织人的“旺季”应该从内需着手
今年的纺织产业面临着诸多挑战,行业景气度一直低位徘徊,受中美贸易争端影响,纺织外贸遭受重创。从目前情况来看,按照美方“出尔反尔”的行事风格,寄希望于外需的提振显然不切实际。而另一方面看,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,并且有着巨大的潜力,相较于依仗外需提振,深挖内需或许更可靠些!
国家统计局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,1月至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283亿元,同比增长8.3%。其中,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206136亿元,增长9.2%。业内认为,随着消费者更愿意在与生活品质相关的项目上增加支出,市场将顺应大势推出更多元、更融合、更具体验感的商品和服务。
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1月至7月,全国网上零售额55972亿元,同比增长16.8%。其中,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44233亿元,增长20.9%,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9.4%;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,吃、穿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29.9%、20.4%和20.2%。
从上面两项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,国内的消费市场巨大,并且仍然有巨大的增长空间。
对于纺织企业而言,“随大流”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,从我们走访调研的市场情况也可以看出,纺企两极分化明显。一些做大通货的企业库存高企,订单稀缺,举步维艰。而与此同时,还有些另辟蹊径的企业却在建厂房扩产,接单都需要排期。
新时代,消费市场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,纺企只有跟上市场的变化调节自身企业经营策略,才能安然度过这纺织寒冬。
来源:化纤汇、印染人、国家统计局